条约签订的第二天一大早,天津城东大营营门处,负责防守此处的淮军总兵郑谦,面色凝重。
他和李长乐所率领的武毅军三营,以及淮军新兵一营,负责防守东营门。
之所以会如临大敌,是因为此时城外五百米处,有一支足足有两千余人的自强军队伍。
自强军队伍虽然没有集中配置,但是军容之严整,纪律之严明,却让郑谦心中惊讶不已。
巨大的木质城门缓缓打开,一辆马车驶出。
后侧,跟随着二十余名淮军骑兵,手握哈奇开斯骑兵步枪,紧紧跟随。
“左老兄,咱俩斗了这么久,这一别,再见的机会估计就不多了啊。”
马车之内,李鸿章看着消瘦的左宗棠,语气中充满了感慨。
听到李鸿章的话,一旁正在看着慢慢远离的天津城的左宗棠,回过头来。
“哈哈哈,”左宗棠发出爽朗的笑声。
“是啊李中堂,你我海防塞防之争,现在也落下帷幕了。不过,你可能还要再忙碌些年,至于我,可就一身轻松,颐养天年了!”
左宗棠的话,让李鸿章瞪大了双眼。
颐养天年?
“左老兄,楚辰说要建立什么华夏共和国,你可是对楚辰有知遇之恩,自强军也脱胎于你的西征军,正是该你手握大权的时候,怎么会颐养天年啊……”
李鸿章的话语中,充满了疑问。
楚辰要建国,那就相当于皇帝,左宗棠可是楚辰的上级,怎么可能会颐养天年。
不料,李鸿章的话,并没有引起左宗棠的赞同。
此时的左宗棠,脸上平静而温和,丝毫没有曾经和李鸿章在海防塞防之争时的锋芒毕露。
“说实话,如果是西征刚结束的时候,我可能还不会放手。可是自从我到两江,经历了上海金融风暴,经历了中法越南战争,再看过自强军和舰队的模样,看过宝岛和福建的现状,我的思想,才真正转变了。”
“这次进京,我根本就没打算活着回来。我想用我这条命,最后再劝一劝太后,如果整个大清都能推行楚辰在福建的做法,兴许这大清还有救。可是后来我发现,我错了。就如同楚辰讲的一样,只要清廷在,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事,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。即使有再多的人的努力,比如你,比如张之洞,都不会有太大改变。”
“李中堂,有空的话,我建议你去福建和宝岛去看一看。到时候你就会发现,属于我们的时代,结束了。一个崭新的时代,已经来了……”
左宗棠的话,在李鸿章脑海中不停回荡着。
直到,马车停下,走下马车的李鸿章,看到眼前军容严整的自强军士兵之后,才仿佛有些理解左宗棠的话了。
“恭迎大帅!”
左宗棠刚走下马车,早就等在这里的楚辰,便高声大喝。
随着楚辰的声音响起,在场的自强军士兵齐声高呼。
“恭迎大帅!”
上千人的齐声呼喊,汇聚成一道震天的声浪,回荡在整片旷野之中。
左宗棠泪目。
李鸿章心惊。
如此强军,是李鸿章多少年来一直渴望的。
可是即便他用尽浑身解数,也依旧相差甚远。
“李大人……”
就在李鸿章准备返回之时,楚辰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中。
李鸿章回头看去,只见楚辰正在一脸笑容的看着自己。
“李大人,大清这座破屋,不是一个糊裱匠修修门窗就可以的,必须要推倒重建。以后,如果有什么难事,可以随时来找我。毕竟,这个国家,不是满清的国家,而是属于整个华夏民族的国家。而且,相信那一天,也不会太远的……”
最早小说